江夏区首次摸清5类自然资源“家底”

发布于 2023-02-10 10:57:41 来源 : 湖北日报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江夏区作为国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二批试点区县,历时一年清查,首次摸清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5类自然资源“家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

据悉,此次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主要分为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估算两大内容。其中实物量清查主要是查明5类自然资源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分布等信息;经济价值量估算是在摸清实物量和构建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基础上,选取对应方法,通过调查价格、使用权、收益等情况,从而进行经济价值估算。确权登记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估算自然资源经济价值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历时一年,该局完成了总面积为1650.26平方公里的清查工作。5类自然资源里,土地资源包括国有农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和国有未利用地等,其中国有未利用地面积最大,约320.32平方公里。在其他4类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面积排首位,约为43.63平方公里。

掌握江夏特色矿产资源

江夏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由于江夏区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石灰岩、石膏、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为主,在湖北省矿产资源清查范围18种金属矿之内。江夏区结合本地实际,对矿产资源种类进行清查,还对范围外江夏区特色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清查,其中石膏的资源量最高,约为9.2亿吨,熔剂用石灰岩的保有储量最高,约为2.5亿吨。除了固体矿产资源以外,江夏区还拥有矿泉水资源矿区1个,为大花岭矿泉水。

为自然资源资产制度改革打基础

为了加强技术储备,该局工作人员先后参与4次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视频交流会,借鉴学习各试点地区经验作法。

“实物量整合处理问题最棘手,因为基础数据种类多、体量大,还存在数据统计周期、数据储存形式等差异,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确权登记科负责人介绍,“我们与其他试点地区探讨交流,借鉴了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优化整合处理技术和程序,提高了实物量整合处理的工作效率。”

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清查工作将有效推动解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实物和价值属性缺失、价值内涵不统一等问题,是江夏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制度改革的基础支撑。同时,江夏区自然资源清查工作成果将为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干部离任审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动态监管平台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记者刘澍森 通讯员朱巧娴 田静)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经济价值